十年前,谈信息化的时候要谈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再造;这三五年,谈信息化,有人要谈BMR(Business Model Rebuilding)了,商业模式重构。
什么是商业模式?有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有人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清楚说明一个公司如何通过价值链定为赚钱”;也有人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在一个公司的消费者、联盟、供应商之间识别产品流、信息流、货币流和参与者主要利益的角色和关系。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魏炜和清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研究指出: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录自《发现商业模式》,魏炜,朱武祥,机械工业出版社)
受魏教授和朱教授研究的启发,我也试图将自己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抽象出一个模型,如图:
商业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是企业的定位,企业定位来自企业战略设计的考虑,通常把差异化作为企业定位研究的重点。商业模式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利益瓜分规则。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利益瓜分规则是商业模式的内在参数,由于这三个参数的不同,而导致此商业模式非彼商业模式。
企业构建业务系统还有外在的四个约束条件。
关键资源。包含关键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料资源、能源资源等,甚至还有“关系”资源。
社会评价体系。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评价体系。不同的国家和市场也会为规范行为或者为设置屏障而有不同的评价体系。有的企业把药品当保健品做,有的企业把保健品当药品做,正是所谓游走在不同的评价体系间的“模式创新”。1990年代初,财务软件刚刚出世,处于自由竞争的态势,到了1994年,有游戏者搞定财政部拿到所谓财政部的红头文件,令到用户采购财务软件的时候要关心是否经过财政部评审,由此改变了社会评价体系,参与这场游戏的软件公司也不得不都去适应这样的规则而改变自己的业务模式。做出口的电子企业都知道Rosh,要出口欧盟就要符合这个标准,同时必定引起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一系列调整适应。
文化价值观。虽然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但文化和价值观念确实影响着业务系统的设计,不然怎么会有所谓西方的管理模式和东方的管理模式的说法呢?又怎么会有不同企业间借鉴业务系统时出现所谓的水土不服呢?
生产力水平。包含了技术、工具等。蒸汽机出现的时候、电子管出现的时候、卫星上天的时候……都是大量新的商业模式涌现的时候。1995年以后,互联网进入商用化时代,由此引到了一系列的商业模式创新。
不同的业务系统设计,导致不同的现金流结构。现金流结构的累积就是企业价值的表现。
所谓商业模式的重构,或者创新,就是调整业务系统的三个内在参数,或者改变业务系统的四个约束条件的过程。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