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天,李书福在会上没有做任何发言。这是3月6日,政协工商联小组讨论会现场。当其他委员慷慨陈词或者娓娓道来时,李书福只是安静地坐着,翻看文件,微笑,间或跟左边的委员低语几句。
外界试图打破他的平静。有记者在会后拦着采访他:“你还是汽车疯子吗?”李书福不急不恼:“你好像总是善于挑起一些话题,我们还是实实在在地讨论。”
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相对沉寂后,“汽车疯子”李书福正迎来新一轮的大满贯。正当身怀“质疑论”的人们对其2014年的折戟念念不忘时,这个台州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奋起一击。
2016年2月3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公告称,在汽车市场环境持续低迷的2015年,吉利汽车逆势崛起,销量突破50万辆大关,实现22%的增长。吉利汽车计划2016年销售60万辆,增幅约为18%。
吉利集团旗下的沃尔沃汽车集团于2月18日公布的数据则称,2015年该集团实现营业利润66.2亿瑞典克朗(约合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两倍;营业收入达1640亿瑞典克朗(约合192.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9.2%。
单从表象来看,吉利今日已经成为蒸蒸日上的汽车帝国。收购沃尔沃,表明其有了国际车企的身份,消化沃尔沃则为吉利带来了品牌与品质的跨越式提升。不过在回应“吉利将进入增长爆发期”的说法时,李书福态度谨慎:“我们在打基础,练内功,一步一步,一点一点。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浮躁,这很重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看上去很美的表象背后,吉利仍有隐忧,“吉利现在处于喜忧参半的阶段,喜的地方是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都有提升,市场占有率也在提升;忧的地方在于它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剑客
北京市东部近郊有一处颇为隐秘的地方,虽名为“重兴寺”,寺却早已不在。年深日久,这一带已变成汽配城、刨花板市场以及市政规划的绿地公园,“重兴寺”三个字则更多成为一个公交站名。吉利汽车最古老的一家4S店即选址于此。这家有着20余年店龄的4S店,是吉利在北京最早一批经销商,也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起落多年难得存活至今的一家自主品牌4S店。
与破败杂乱的外景相比,店里的销售情况红火。目前吉利车型各系皆获得不俗的市场表现,其中又以博瑞、新帝豪和新远景表现突出,跃居主力车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于去年4月上市的博瑞,已然经过八个月的销售周期,仍无任何终端优惠,这在自主品牌中很是少见,在吉利几代同堂的4S店里,它也相当打眼。店里一位销售告诉记者,即便如此,购买该车型还要预约。
自2014年7月吉利新帝豪上市以来,这家民营车企又开始了“向上曲线”。
作为吉利汽车近两年主要车型之一,从2013年开始,帝豪已突破月度销量2万辆大关,成功跻身“万辆俱乐部”。但盛名之下却也因四年未换代而遭遇瓶颈,新帝豪上市后才重回高点,2015年帝豪以206226辆销量获得自主轿车市场冠军。
吉利另一车型远景则于2015年销售121969辆,同比增长264%,位居自主品牌轿车市场第四位。吉利引以为傲的战略车型博瑞,则在2015年突破了月销量5000辆大关,成为年度最畅销自主品牌B级车。2016年1月,博瑞销量突破6000辆,官方认为这意味着吉利汽车乃至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实质性突破。即将于今年一季度上市的博越,则“车未至而声已闻”。不出意外的话,以新帝豪、博瑞和博越组成的吉利新“三剑客”已然形成。
产品畅销得益于几方面原因。一是产品体系的规划及建立。实际上,尽管过去数年间吉利因销量落差几度人事动荡,导致包括赵福全、孙晓东等人的相继出走,但这些曾经的“空降兵”在吉利的体系化建设过程中仍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沃尔沃的技术嫁接整合。国内汽车厂商90%造型都是外包出去由海外设计团队设计,但造型和工厂衔接部分仍有很大欠缺,这也是很多国内车企推出漂亮的车型概念却难以落地的原因所在。目前只有两个厂商实现了“所见即所得”,一是长安,二是吉利。吉利在瑞典成立的设计研发中心,既为吉利服务也为沃尔沃服务,由此很好地解决了吉利的研发短板。“早期吉利做过很多概念性的东西,但是在实现过程中遇到很大挑战。最近推出的博瑞、博越都是沃尔沃资源整合的结果。”分析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博瑞这款被誉为“沃尔沃的国产版”的B级车,即实现了造型与工程的完美衔接。
李书福如此解释吉利增长与沃尔沃反哺的关系:“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在安全技术和汽车里空气质量的技术,是有紧密的合作的。还有,在小型汽车的基础架构模块开发上,是有合作的。”
让李书福有底气的还包括吉利在研发和创新上的投入。“我们现在在研发上有一万多人,一年投入上百亿资金。”李书福告诉本刊记者。吉利内部高管称,吉利去年投入27亿元人民币建立造型中心,现在其产品造型设计都要PK——目前,吉利汽车拥有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洛杉矶四大造型中心,并拥有哥德堡、伦敦、杭州湾三大研发中心。
资金难题
漂亮的销售业绩背后,李书福仍有心事难解。
2015年第四季度,吉利控股集团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司债公告。这份文件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及201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64%、74.35%、74.90%和74.99%,在吉利20亿元人民币的当期债券发行完成后,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水平将由2014年年底的74.90%增加至75.19%,母公司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率则将由94.74%增加至95.15%。
数年前,为了控制风险,吉利曾设置了65%、最多不能超过70%资产负债率的“安全底线”。但这条安全底线并未守住。吉利收购沃尔沃前后的三年时间,负债总额呈爆发性增长:2008年为47.8亿元,2009年为160.5亿元,2010年激增至710.7亿元,此后负债一路飙升,2013年吉利控股负债总额升至938亿元,2015年上半年突破1000亿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为62%,吉利控股集团在合并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报表后的2010年年底资产负债率则为73%。
在吉利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困境一直如影随形。有公开报道称,2008年前后,为缓解资金压力,李书福曾求助于贝恩投资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意欲低价出让吉利集团股权,遭对方拒绝。2008年年末,李遇到前高盛集团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此人曾任福特汽车董事职位多年,吉利能成功收购沃尔沃,跟此人力挺不无关系。一年后,桑顿推动高盛以3.3亿美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00175.HK)。此举一石二鸟,既解决了吉利当时的资金链问题,也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赢得了信任筹码。
不过,在行业分析师看来,吉利更大的风险恰恰在于沃尔沃。按照最初设计的沃尔沃五年规划,2015年其将实现20万辆销量,占中国豪华车市场20%份额。
李书福更大胆预言沃尔沃2010年就将实现盈利。这一预言并未如期实现。
李书福在接受采访中,将沃尔沃的失利归咎于国产进度遇阻。
的确如此,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理论上后者已是一个中国汽车品牌,但由于其总部仍在瑞典,中国政府仍把沃尔沃当成外资公司对待。要规避昂贵的进口关税,沃尔沃必须实现国产化,但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它必须与吉利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本地生产和销售。如此种种,导致沃尔沃首款国产车型直到2013年年底才下线,白白错失近四年时间。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二者整合进展的推进亦至关重要。曾有外媒报道称,吉利与沃尔沃分歧颇多。比如就沃尔沃的品牌定位,李显然并不希望其定位过于高冷,瑞典人则希望力保“北欧公主”的身份。在产品规划上,沃尔沃最初并不想推出S90改款和XC90这个级别的更新换代车型,最终还是李氏意志战胜了北欧人。
运营沃尔沃所需资金之巨更难以想象。沃尔沃在中国有3个工厂,成都、大庆的整车工厂以及张家口的发动机工厂,目前吉利还需要解决高企投资的后遗症。吉利收购沃尔沃过程中,大庆国资委出资30亿元人民币,当时二者签署了《股权质押协议》,约定吉利集团于今年2月前回购这部分股权。如此,吉利春节前发债被认为是筹资还债。不仅如此,从地缘上看,沃尔沃大庆生产基地远离中国任何一个汽车产业链条之外,堪称孤掌难鸣。“大庆的状况应该算是整个杠杆的代价。”分析师对《中国企业家》称。
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吉利集团在建工程余额分别是56.88亿元、52.11亿元、60.89亿元和58.27亿元。截至2015年6月末,其主要在建项目尚未投资金额约为68.50亿元。券商认为,未来投资支出仍旧巨大。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