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客的报道,最近似乎偏了方向——媒体和政府都在鼓吹:创客将颠覆中国制造!
人们热衷于将创客放在中国制造的对立面,用他们体现出的灵活性与个性化来否定制造业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似乎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然而,经理人参阅采访发现,创客们虽然可以制作出连锁超市以及购物网站上淘不到的珍宝,但这些“造物者”若想开创世纪,制造业仍是其坚固的后方。
“自 制造时代”是个伪命题
2007年,有“空中侦察狂热者”之称的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想出了在飞机上安装摄像头的点子,并动手将其变成了现实。由此,他看见了未来——老旧的制造业模式有可能面临终结,一个“自 制造”的时代正在到来。
很快,他与有同样爱好的发烧友成立了一家公司,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全自动的侦察直升飞机。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创客:新工业革 命》的畅销书来宣扬自己的发现。没错,他是著名的《连线》杂志的前主编,他为人熟知的洞见还包括长尾理论和免费模式。
被安德森奉为旧时代终结者的是3D打印机,他认为:3D打印机可以给普通人以制造的能力,有了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每个家庭都可以变为工厂车间——它是新工业革 命的最后一块拼图。在媒体的报道中,3D打印机甚至可以打印出人体器 官,它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可以随时掏出任何你想要之物,而你无需任何制造技能。
在那些个性化需求较高的行业里,3D打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杭州一家为牙种植手术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持的公司,能根据患者牙齿形状3D打印出术前模型,让医生可以预先直观地模拟种植位置,不仅精确度更高,术中的安全性也大为提升。
散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各个创客空间里,3D打印机是必备神器。凭借3D打印机,创客是否就能PK传统企业,为制造业开启新篇章?仅凭大脑这一轻资产,创客们是否就能轻松胜过整个产业链?安德森认为:创客是第三次工业革 命浪潮中的长尾,那些个性化产品看似需求和销量不高,但它们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这样的设想很动人,但它有一个前提消费者愿意为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买单——是在连锁超市里买一只制作精美但千人一面的水杯,还是花上几倍的价格以及几个小时的时间等待3D打印机制造出略显粗糙但个性十足的产品?如果答案是后者,街边那些3D打印小店应该生意兴隆才对,但有数据显示,它们中只有20%能盈利。
如果你产生世界被颠覆的错觉,可能是因为你从一个错误的角度来看待3D打印机了,它只能提升现有产品的能力或弥补其不足,而并不是取代传统工艺或与传统工艺相抗衡。在经理人参阅接触的创客人群中,3D打印机通常只被创客用来制作样机,以节省开模的昂贵费用,而不是将其作为生产工具;而很多最初售卖3D打印产品的创客后来都改行卖3D打印机了。可见,3D打印机暂时还不具备改变制造业的撒豆成兵的能力。
小的时候,你的父辈或许曾动手组装过收音机,甚至试制过电视机,他们所做的事情,与当前创客们并没有本质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客运动不过是一次动手能力的复兴。而商业化的道路,远非自 制造可以铺就。
带着创意出发,就能找到出路?
“这个器件为什么要99.99啊?我听说别的公司拿货才33.33。怎么搞的?”
供应商:人家100万的订单,你订单多大?
“……”
“为什么还没出货啊?都晚了一个月了!”
生产商:“我们的大客户临时加单,你的东西估计要排到下个月了。”
“……”
这不是段子,而是一个资深创客日常遭遇的真实场景。借助于开源、3D打印、激光切割机等,创客们实现了从0到1,但当他们信心满满地杀入市场时,却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
安德森曾提出,创客对制造业的变革“并不在于更改制造过程,而是由谁制造的问题”。在传统工业社会,制造有两种方法:完全的手工制作以及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但哪怕到了创客时代,情况也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有找到合适的代工厂量产,创客才能实现从1到100万的跨越——制造的主人仍然是传统制造业。
一家坐落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客孵化器,在2015年曾陆续孵化了十几个创客项目,但其中能量产并销售的,最终只有三款。智能硬件平台硬蛋与易观智库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截至2015年8月,智能硬件市场中只有65%的产品得到量产,16.6%的智能硬件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在原型和产品上止步不前的也分别占据了13.4%和5.1%。
这很多是由于创客在与制造的磨合上出了问题:那些能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工厂几乎不接无名公司的小单,而选择小工厂就意味着难以完美还原设计和性能,导致产品吸引力下降,进而影响销售,这样的恶性循环会扼杀一项优秀的创意。一位创客曾这样吐槽代工厂:明明是30吨的冲压模具,却声称60吨,结果做出来的产品各种误差,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山寨气息。
工厂也有自己的难处:上马新产品往往需要改造设备,如果遇到技术难题还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解决,而创客的产品量小,市场前景没有保障,一旦订单不能持续,生产线很可能会很快作废。对于深圳以及珠三角数以万计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利润本已薄如刀锋,很少有人敢于冒险去接这样的单。
安德森说:第一代硅谷巨人从作坊到集团用了十年时间,但现在的公司坐在房间里望着天花板就能够成长起来。这样的想法实在太过浪漫。
生产智能行车记录仪的极路客,其车充供应商是号称给奔驰宝马供货的厂家,但供货的不良率却很高,“完全不是当初样品的级别,给我们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钱进在回首往事时,仍然有一种难掩的心痛;而麦开网的李晓亮在开发第一款运动追踪器时,先后找了30多家工厂,到最后账上只剩7万元;还有很多创客在发货后忙于应付各种质量问题——他们在媒体上风光热闹,但私底下却焦头烂额。
针对目前智能硬件量产率的现状,科通芯城董事长康敬伟称:尽管在硬件创业时有很多智能硬件方案可以参考,但创业团队在品质管理、成本控制等环节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时间精力和资本投入。而且由于目前智能硬件投资趋紧,也很容易面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接纳创客,是中国制造的一门功课
这两年,深圳那些孤独的创客们发现,为自己脑洞大开的产品寻找代工厂没以前那么难了。除了像柴火空间、硬蛋这样的创客平台为其提供研发辅助以及小批量生产以外,一些有创意与冒险精神的企业也开始愿意打破原来的生产模式,接纳创客的产品。
当初麦开网李晓亮在找到宏友科技为其代工时,这家企业的老板颜宏武居然决定免费为其研发生产线,受其启发,这家公司后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服务创意型客户;亚洲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以前只接待像TCL、比亚迪、创维这样的大客户,但从2014年中,这家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接创客们;故事的高 潮是——制造业巨头富士康居然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创客服务的工厂InnoConn,为创客生产个性化产品,且数量没有下限!
似乎代工厂们终于不在意难以预料的风险,愿意陪创客试错了。在制造业普遍面临创新困境的今天,创客的创意确如轻风拂面,但这样的合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家代工厂的研发总监此前曾告诉记者:他们经过了多次测试,才慢慢找到与创客们在合作中保持顺畅沟通的路径和方法,同时也学到了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这些收获甚至远远超过了制造产品所获得的利润。而就在这种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断磨合到全力配合的过程中,一些原以为不可以实现的目标,居然慢慢实现了。
一些创客空间也站出来促进中国制造与创客的融合。“我们一直在思考,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压力如此大的现在,创客究竟能为制造业带来什么?”在宝安大公坊创客基地,负责人丁春发如是说。为了更好地把创客和企业联结起来,大公坊发起了“创客改造工厂”运动,一端收集企业需求,一端收集符合企业需求的创客创意,发动创客为企业转型出谋划策。
传统制造业在大型技术上优势尽显,而创客们创意无限,这二者的结合,才能成就中国制造的明天。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