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 润
我们来看下列问题:
公司在做大,钱应该怎么分?怎么才能激励大家做事?
为什么要留住老员工?公司发展跟老员工是什么关系?你一定要坚持给老员工的可信赖感吗?
一个新的业务正在起来,新的业务是老人干老事、招新人干新事,还是老人来干新事?
你真能把新业务干好吗?也许不是老员工的问题。
这其实是四个维度的问题。把它们搅在一起讨论时,你发现一团浆糊。一团乱麻。
我们需要找到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什么事情是当前最重要的?
区分维度、把问题拆开后,你会发现其实是公司发展与老员工之间的关系问题。
是公司要做大,曾经一起打江山的人怎么办的问题。
是如何处理你的“舞台感”问题。
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来聊聊。
1、舞台感和使命感
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有责任感的,是有使命感的,其实你有的是舞台感。
为什么这样说?
前段时间有一个组员问我,创始老员工能力跟不上了怎么办?
我说: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你想怎么办呢?
他:我打算去招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进来,把他们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放在老员工之上。然后让老员工跟着他们学习。
我:如果跟不上怎么办?
他:这个我很困扰,跟不上,那也要养着。
我:如果这样养着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呢?怎么办?
他顿时陷入了沉思。
于是我换了个问法,现在给你两个选项:
选项1,一定要留着所有的创始老员工,但公司就做不大。虽然死不掉,但是赚的钱少很多。
选项2,有一天这个公司能做的很大,但所有的创始老员工必须要走。
你会选哪个?
他说,我会选这几个人都要留着。
我说,这跟你前面的说法不一致。
前面你说,你要把公司做大,并且你已经知道留着老员工的结果是做不大,这两者是矛盾的。如果你选择留人,好办,公司不要做大,这事就解决了。
但你既然问出这个问题,说明其实从内心里,你还是想做大的。
而你选择要留着老员工,你陷入了别人信任你而带来的快感里,这叫“舞台感”。
什么是舞台感?
我站在舞台中央表演,大家都在看我,所以我希望我所有的表现前后一致。
10年前说好一起打天下,今天我也不能放弃我的弟兄们。不然会有人指责我,我自己也觉得下不来台。
这种表演心态,希望每一个动作都是最好看的,是一种舞台感驱使的创业。
但是,创业者真的需要这种舞台感吗?
吴晓波在疫情期间做了一场直播,结果直播翻车了。相当于在舞台上表演时吧唧一下摔了一跤。
有的人会想,坏了,我的舞台感被破坏了,于是恼羞成怒。
因为他把舞台感看的比这件事对不对、或成不成功更重要。
吴晓波是怎么做的呢?
他直接写了一篇文章来复盘整件事,叫做《吴晓波:十五罐》,里面写到:
好国货让我卖成了“十五罐”,当然是我的逻辑在直播间里失了效。
在这里打脸三百下。
他的表现非常赞,十五罐是事实,错就错了,我接着学习、改进就是了。
他不在乎舞台感。跌就跌了,站起来接着表演就是了。
因为,他心中装着的不是舞台感,而是使命感。
舞台感是把公司当成了舞台,把自己放在了公司前面,在意的是我不能形象受损。
而使命感是,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成?能做成什么样?在意的是公司不能利益受损。
出现老员工和新规划的问题,就是因为创始人一直在通过对员工好这件事情,来喂养、获得自己的成就感。
你陷入了别人信任你而带来的快感,因为舞台感,你成了一位表演者,这需要警惕。
要解决舞台感的问题,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到底人和公司是什么关系?
比如,公司和员工。企业和企业家。
2、公司和员工的最佳状态
先来看公司和员工。
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在不同规模的时候,有不同的粘合剂。
在比较小的规模时,是“羽毛球双打模式”的团队。
谁去前面接球,谁到后面等,前场和后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产生默契,配合完成。
这时,信任是最重要的粘合剂。
所以早期的团队,基本上都是老板带着一帮值得信任的员工在拼。用信任来降低团队管理的复杂度。
这其实是一种家文化。
随着公司做大之后,团队慢慢成长为“足球队”、“交响乐队”、甚至“军队”时,信任依然非常重要,但无法成为粘合剂了。
要基于战略的自主性、用组织结构、激励手段等来管理,公司才有可能走到下一个规模。
这时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早期靠家文化成长起来的企业,终有一天会被家文化所吞噬。
因为你对老员工的信任,和对新人的信任,是不均衡的。你对前面的人重视,就会让后面的人觉得不公平。
而且,只有在公司上升期的时候,才有家文化。
我也不知道战略是什么,怎么管,我是家长,你们跟着我。年底再看,相信我,我不会亏待你。
这是把初创时期能力上的欠缺,通过家文化的方式掩盖了。
但当公司一旦下行,亏钱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行不通了。
就像当初奉行家文化的联想,最后还是在公司下行时出现了问题。
所以说,家文化其实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家文化越强烈,越会吞噬你。
那,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我和我的员工之间,是一种“际遇”的关系。
你有一条辉煌灿烂的人生道路,我也有我所向往的人生。我们俩在某一天刚好相遇了。
但是这两条路终有一天还会分开的。
你要追求的人生可能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或者你追求的人生和我差不多,但在另外一条路上。
我常跟我的同事们说,我更期待的是,有一天你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上电视或者在网上很有名时,我可以和旁边的人说,“他曾经在我们公司干过,那段时间我给过他一些帮助”。
这是我更希望看到的事情,而不是这些人能力不行,我因为信任感,因为舞台感,要养着他。不是这样的。
说不定他换到另一个地方后,远比你想象的优秀。因为你的舞台感,反而害了他。
所以,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是远远大于工作的。
切记,不能因为你们相遇了,你就认为他是你的。
公司和员工从来都不是黑社会模式。
一个老板带着一群员工,出生入死。如果有一天你走了,就是“你背叛我了”、“枉我培养你这么长时间”。
要知道,员工是拿两份工资的,一份是每个月的工资、年终奖,另一份是在公司获得的成长。
“培养”,其实是员工拿到的两份工资中的一份。
维珍航空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
栽培员工,让他强到足以离开。
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不想离开。
这才是公司和员工之间的最佳状态。
3、企业和企业家的关系
那,企业和企业家呢?
在你心中,你是怎么看待企业的?到底是你服务于这个企业,还是企业服务于你?
公司是属于企业家的,这叫企业家的企业。企业是你的平台,是你的舞台,也是你的道具。
公司是有独立生命的,这叫企业的企业家。企业是脱离你而独立存在的,你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企业之上的。
这是两者的区别。
当你摔倒时,你选择不要影响整个舞台、这场剧,站起来接着演,那么你心中放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场剧。
企业也是一样,遇到问题时要问自己,这几个创始老员工,是不是企业这个独立生命想要的?是你(企业家)想要的还是他(企业自身)想要的?
可能你会发现,是你想要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事情反而简单,你把你自己赚的钱拿出来分给他们,就完事了。
你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占据一个并不合适的位置,影响、约束企业的发展呢?
很多人都想做百年企业,马云说要做102年的公司(1999年到2101年,跨越三个世纪),如果真的做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和企业相伴了一段时间,但你只是企业生命中的过客。因为你的生命几乎不可能超过它。
就像龙应台说的那样: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以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它,而是这个公司未来想要什么样的发展,这个公司要变成什么样子。
有一个小说家,在报纸上写连载,读者都非常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等不及了,写信问他:下面怎么样?你下面打算怎么写?
他说:我也不知道。他们俩最近争吵的很激烈,我也不知道会如何发展,我也很期待。
在这位作者心中,作品是一个不断自我演化的独立体,而作者自己是这个作品的载体。作品是凌驾于他之上的鲜活生命。
今天很多中国的传统企业家面临到的问题,就是企业交不了班。老爸干到了80岁、90岁,发现下面没人可接。
而西方一些现代化公司,交班很早,也没想培养子女来接班。
比如美国市值过万亿的四大互联网巨头: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比尔盖茨52岁退休,57岁的贝索斯也即将离任。
这两者背后的差别就是:大家是如何来看待企业的。
交班晚,是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更多把企业看作是我的个人资产。这种心态就和抚养孩子一样,是企业家的企业。
而在西方世界,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你,只是上帝经由你的手把生命送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你会抚养他长大,陪伴他一段时间,但他是独立的。
微软是经由比尔盖茨之手来到这个世界的,亚马逊是经由贝索斯之手,而微软不属于比尔盖茨,亚马逊也不属于贝索斯。
创始人是第一个服务于公司的,但未来还有更多的人要服务于它。这是企业的企业家。
企业想做大,很正常。你有舞台感,也很正常。
但你要知道,企业是有独立生命的。
如果有一天,只有当企业真正拥有了生命,它才会活得比你长久。
最后的话
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有责任感的,是有使命感的,其实你有的是舞台感。
当你陷入了别人信任你而带来的快感,因为舞台感而成了一位表演者时,这需要警惕。
无论创始人还是员工,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要解决舞台感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
到底人和公司是什么关系?
第一,公司和员工是一场际遇的关系。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是远远大于工作的。
第二,企业是有生命的,企业是有自己的周期的,企业是脱离你而独立存在的。
只有当企业真正拥有了生命,它才会活得比你长久。
放平心态,正确看待公司与员工、企业与企业家的关系。
思考维度和深度不同,人生大不同。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